是不是要从婴儿出生后才开始考虑如何育儿呢?当然不是,实际从胎教开始的育儿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以来,母体内的胎儿都被认为无论是身体还是大脑都没有完全发育,所以,还不具备人类的能力,也没有感觉、情感和智能。也就是说胎儿是没有任何能力的不成熟的存在。
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在胎儿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发现的新事实,彻底颠覆了大家的常识性观点。
人们清楚了解到胎儿在母体内时就已具有了学习能力。科学已经证明刚刚出生的婴儿就已经能明白语言并拥有了记忆力,而且此时是一生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时期。不仅仅如此,胎儿时期还能决定他的心灵和性格。
在胎教时,孕妇传达给胎儿的清澈开朗之心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胎教并不是教胎儿知识,而是要在孕期时,常常与胎儿说话,构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联系。如此一来,胎儿会感受到父母对他满满的爱,有助于成为一个开朗、正值、纯真的孩子。
至今为止,大多数人一直都认为,腹中胎儿什么都不懂,但是我们逐渐认识到,实际上有不依赖于眼睛和耳朵等感觉器官的心灵在发挥作用。通过心灵的作用,腹中胎儿能全部明白父母亲说的事情。人生中最有天才能力的阶段是胎儿期。
胎儿能感知父母的意念。
我们通常都认为育儿是要从于出生之后才开始的。实际上,从受孕那一瞬间开始,孩子就已经开始通过接受母体的生命之气开始发育了。
母亲在被告知怀孕那一刻的欣喜,胎儿是感受的到的,并将因此而安稳的成长。相反,如果母亲对怀孕抱有否定态度的,那么孕育出的孩子的意识也将如临深渊一般,成为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孩子。心灵平静的孩子是很好学的,而不安的孩子的学习欲望是很弱的。
斯坦福大学曾做个研究,当孩子在胎内时,母亲是否常常对孩子描绘梦想的行为,在孩子出生一年后的的这个时间点上,将导致孩子的成长产生巨大差异。
有一个实例。一位母亲怀孕时热衷于读书,并常常对腹中的胎儿说:“妈妈希望你成为一个善于读书的孩子。”结果,出生后的孩子对书籍就表现出比别的孩子更多的热情,长大后成为某杂志的优秀编辑。
还有另外一个实例。某位母亲从怀孕开始就持续把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孩子:“妈妈想把你培育成为一个在体育方面很杰出的孩子。”结果,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显示出了在体育方面的更多才能,最终成为名棒球选手。父母传达给胎儿的意念,将对孩子的未来走向产生很大影响。
胎儿期的母子感应会持续到婴幼儿期。一般人都会认为刚刚出生的婴儿不懂语言,还未养成智力与感情,这时并不是教授其知识的时期。但事实是孩子从胎儿时期开始就已经通过感应母亲发出的波动来进行学习了。孩子从刚出生到2岁左右的这个时期,这种残留下来的感应能力是最强的。父母对孩子说话时,孩子在用耳朵听的同时,也在用感应来获取信息即使在婴儿还不理解语言含义的这个阶段,他也拥有能够正确感受语言含义的能力。孩子能够正确感应出父母在说话的时候,所抱有的是正面肯定的想法还是负面否定的想法。无论母亲怎样隐藏自己的情绪,孩子仍然可以正确读取母亲心底深处的真实想法。
美国的约翰・亚伦沃德博士将母子之间的这种波动关系命名为“母子间的心灵感应关系”。母子之间最棒的关系是伴随母亲心底的安稳而来的,这样才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之门,使他能够接收到母亲的心情。当母亲的心里充满了对孩子成长过程的不安、焦虑、怀疑等否定性的感情时,孩子就会关闭心灵的意识,以防御这些负面心情的输入。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母亲想要传达给孩子的话语,孩子是听不到的。这种关系不仅限于母亲与孩子之间,父亲与孩子之间也同样有心灵感应,这是重要的交流手段。如果父亲也常常对胎儿说话,那么孩子出生后,将成长为一个非常敬爱父亲的孩子。
如果孩子在胎儿时期充分感受到了父母想要好好培育他的心情,他的心灵将会非常满足,会成长为一个对其他小朋友也非常温柔的孩子。
关于母子之间的心灵感应,俄罗斯的心理学家帕维尔・纳乌莫夫曾如此说过:
母子之间的这种生物性联系是毋庸置疑的。在我们的疔养院中,母亲被安置于远离婴儿的一处地方,完全听不到婴儿的声音。即使如此,当自己的孩子哭泣时,母亲就会表现出有点神经质的样子。或者当孩子感受到疼时,比如说当医生抽取血液样本时,母亲会显现出不安的样子。明明此时母亲不可能知晓医生在对她的孩子做的事情。
纳乌莫夫博士在1968年2月的一场重要会议上宣读了论文《心灵感应的科学性问题》,其中讲述了对这一论点的结论一“在我们所作的众多调査中,已经认识到了母亲与孩子之间存在着心灵感应的人群比例高达65%”。